曹文润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8期
进入2005年之后,中亚经济圈已成为新疆各界最热门的话题。新疆企业在开拓中亚市场方面正呈现如火如荼之势,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知晓中亚市场的容量、特点,掌握开拓中亚市场的方式方法,选好进入中亚市场的渠道和机会。
一 中亚诸国的经济状况
经过10多年独立建国的艰辛和改革的阵痛,既是独联体成员国又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
坦等中亚五国经济终于迎来了2l世纪的曙光,开始踏上了稳定增长的轨道。概括起来,中亚五国独立之后的经济发展呈现四大特点。
(一) 国内生产总值呈波浪式发展
中亚五国自1991年相继独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呈波浪式发展,大致分为1992-1996年、1997~1998年、1999-2001年三个阶段:前
两个阶段是缓慢回升后又突然骤降,最后—个阶段为持续稳定回升阶段。1998年,受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中亚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保持两年的增长后降为
1997年的98.1%。其中哈、吉、塔三国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纷纷跌入历年来较低点,分别只有1991年的69.2%、66.1%和36%。
1999年,三国经济开始稳定回升,迄今已连续6年保持稳定增长。
(二)农业生产滑坡较大自独立以来,由于农业改革、农村基础设
施和整个农业体制的不完善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中亚五国农业生产波动较大。1995年,哈、乌、吉、塔四国农业总产值分别仅为1991年的72%、
90%、68%和64%,2001年分别回升到1991年的78%、102%、107%和81%。中亚农业生产普遍回升始于2000年,到2002年已连
续三年稳定回升。其中土库曼斯坦农业生产回升速度惊人,被称为独联体国家中农业生产增长最陕的国家,不但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本国粮食的供应问题,还可出口
一部分粮食换取外汇。吉尔吉斯斯坦农业总产值自2000年起就超过1991年的水平,2001年则比1991年高7个百分点,是中亚五国中农业恢复最陕的
国家。
塔吉克斯坦一直是粮食紧缺的贫困国家,被联合国列为受援国,但从2000年起农业生产也开始迅速回升:2000年和2001年农业生产同比分别增长了
13%和11%。而哈、乌两国粮食虽然早就能够自给自足,但两国农业恢复速度仍较慢。
总的看,作为传统产业,农业在中亚五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其产业结构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只可能在产量上出现恢复性增长。迄今为止,中亚五国
农业已连续5年出现增长,其中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业生产已超过1991年独立时 的水平,并处于向上发展时期。
(三)工业生产下降严重、恢复缓慢工业是中亚五国生产下降最严重、,恢复最慢的—个领域。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苏联时期给中亚各国留下条块分割明
显、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产业格局;二是中亚各国资源禀赋不同,所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改革方式也不同。为此,各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付出了很多的宝贵时间及
沉重的经济代价。
从产业结构来看,在中亚五国工业生产中比重较大的不仅有煤炭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和电力工业等传统产业,而且还有独立后大力发展起来的石油和天然气开
采业、化学工 业、机器制造业、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哈、乌、土三国独立后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四)对外开放逐步加强中亚五国先后放弃了由国家垄断一切的传统做法,取消了国家对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的诸多限制,允许多种所有制成分和地方政府从事外
贸活动,实行外贸自由化和非集中化。它们甚至取消了出口关税,除了个别重要战略物资外,国家鼓励多出口、多创外汇。此外,各国还制定了吸引外资的各项优惠
政策,建立了一批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建立了一些自由经济区和经济特区。近几年,以哈萨克斯坦为首的
中亚国家又提出了进口替代战略,以保障民族工业的崛起。
在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对外贸体制的改革措施最多、最具代表性。哈萨克斯坦外贸体制改革的重要特征是取消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为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对
外经贸活动,哈萨克斯坦曾一度放开了进出口业务,通过出口许可证制度调节外贸企业的活动。
二 开拓中亚市场的方式方法
2005年4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局联合发布了《2004年进出口企业收汇考评公告》从公告中不难看出,机电、有色金
属、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是新疆出口的重点产品或重点领域,在出口方式上,边贸则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要开拓中亚市场,须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
概括而言,中亚国家工业结构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重工业相对发达。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以及以丰富地下资源为
主的有色冶金工业和钢铁工业。二是轻工业基础薄弱。在中亚五国中,吉尔吉斯斯坦的轻工业是发展最好的;其他国家也拥有—些轻工业,如纺织、制鞋等,但基础
较差。三是燃料工业优势突出。燃料工业是哈、乌、土三国重工业领域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优势最明显的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四是金
属工业拥有技术优势。金属工业主要包括铁、锰、铬等在内的黑色冶金业,其中哈萨克斯坦的黑色冶金业已发展成为一个从采矿、选矿、冶炼到制成品的完整的工业
体系,拥有一批技术设备先进、工业化水平高的大型钢铁企业。
根据中亚五国工业结构的特点,我们可提出开拓中亚市场的方式方法。
(一)掌握信息,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目前,中国政府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对中亚五国有许多援助和支持项目。新疆企业应利用政府资源。这不仅能实现产
品销售,而且还能提高产品知名度。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亚国家对机电产品的需求量巨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05年前4个月,新疆机电
产品实现进出口1.9亿美元。其中出口1.34亿美元,同比增长54.49%;进口5640万美元,同比下降46.09%。边境小额贸易出口1.23亿美
元,其中对哈萨克斯坦出口9966万美元,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1901万美元,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88.6%。哈、吉成为新疆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国。
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照明设备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像新疆能源公司光伏电设备出口122万美元,中钢冶金进出口公司日用照明设备出
口383万美元。二是工业设备类出口拉动了机电产品的出口。机电产品出口9
349万美元,增长47%,其中塔式起重机、前铲装载机、履带挖掘机出口500万美元,各类客货车出口608万美元。三是传统出口商品增长幅度较大。其中
建筑类五金、刀具、厨房用具、电焊条等出口4005万美元,增长75%;彩色电视机出口286万美元,增长262%;各类多功能半导体收音机、电动玩具、
电子手表出口共达948万美元,分别增长232%、196%和2ll%。
中国政府为鼓励企业“走出去”,还制定了很多支持和鼓励性的长期政策。目前,可供企
业操作的有如下几项政策:一是中国进出口银行。它是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其宗旨是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已在新疆开办业务。
二是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这是一项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项业务与活动的政策性基金和地方政府自行安排的专项资金,也是一项符合世
贸规则的专项支持资金。主要支持企业举办或参加境外展览会及质量管理体系、软件出口、国际市场宣传推介会,开拓新兴市场,参与境外投(议)标等。
三是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这是中国政府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支持西部地区
外贸事业发展的促进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企业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外经贸发展战略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和技术。支持资金数额最高可达100万元人民
币以上。
(二)借助比较优势,获取对方鼓励项目新疆企业要成为“西出”的桥头堡和基地,必须熟悉和掌握自己的比较优势,使自己的优势产业迅速成长。如食品工
业、农用节水工业、高科技农业应加陕发展。随着精伊霍铁路的修建和南疆铁路与巴基斯坦的连接,新疆伊宁和喀什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只有区域中心城市形成
了,地区经济发展了,才能掌握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在承东启西方面,新疆除加速乌鲁木齐这个中亚、南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之外,还要加快像喀什、伊宁这样的
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石河子和奎屯应作为制造业基地。
新疆也应充分利用中亚诸国目前吸引外资的种种优惠政策,加强双边合作。2005年1月2了日,乌兹别克斯坦公布并实施《国家纺织行业吸引投资办法入该
办法明确规定了2005-2008年吸弓汐卜国投资进入纺织行业的各项政策,并列出了94个鼓励投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技术设备更新、企业现代化改造
和建立新企业,预计需要资金约12亿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纺织行业吸引投资办
法》还规定,2009年之前,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所有生产成衣和袜子的合资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免缴政府预算类所有税收和其他费用,在乌国内销售其产品时仅
征收增值税。企业适用正规征税系统时免缴9种税费,适用简易征税系统时免缴4种税费。被列入名单的企业为更新设备而进口用于生产目的的设备、辅助设备、技
术装备和配件—律免缴关税。企业可以低于利物浦棉花交易市场15%的价格购买棉花原料,如果其80%以上的棉纺织产品用于出口,则可再获得5%的折扣。中
国纺织工业十分成熟,可充分抓住乌吸引外商投资纺织工业的机遇,做好两方面的市场开拓。一是加大中国纺织机械的出口力度,将中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纺机新
产品推向乌市场。2005年9月,乌将举办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中方可利用这一机会支持国内有关企业参展。二是充分研究乌投资计划中的94个项目,做好调
研报告。在纺织领域与乌开展投资合作将为中国企业,特别为新疆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一条新路。
(三)利用当地民间商会的力量现在不论是中亚还是南亚,都有不少华人华侨商会。这些商会与当地政府部门及中国大使馆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座座民间友谊
和国际贸易的桥梁。况且它们掌握着大量的贸易信 息,可加以充分利用。
三 进入中亚市场的渠道和机会
新疆企业进入中亚市场,首先要练好内功。
新疆提出建国际商贸城和制造业基地等宏伟目标,但许多条件尚不具备。如配套条件差、没有形成产业集群等。目前,整个新疆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工
业化水平较低。市场经济是谁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主动权。那么,如何选择进入中亚市场的渠道和机会呢?(一)依托大企业和优势产业进入中亚市场新疆具有
资源、规模、技术等独特优势。目前,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几乎拥有国内外冶金行业中最先进的各种技术。例如,炼钢
的全连铸各项技术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全国实现全连铸最早的企业之一;经过消化、吸收、改进和创新,该公司的棒材轧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无孔
轧制和圆钢切分轧制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由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新疆投资公司、清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邦联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法人股东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成
立的新疆新能源公司,是目前中国从事太阳能开发和利用的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
新疆天彩科技的彩棉占国内彩棉的90%以上,占全世界彩棉产量的15%左右,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彩棉供应商。
此外,新疆众和的铝箔占中国市场的70%多;在中国出口欧洲各国的羊绒衫中,每10件至少有2件就是新疆产品;2002年,新疆机电产品出口总额
1.69亿美元,占新疆外贸出口总额的13%;新疆特变电工产品已经在亚、非、美三大洲15个国家的电网中占据了—席之地。
总的看,新疆的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石油、纺织、电力、煤炭、特色轻工、机电、化工、矿业等领域,且大多集中于天山北坡经济带。根据
资源、资金、技术等条件,新疆已经确定了发展战略,即在今后5年内,按照主业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
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效益好、竞争力强、具有持续赢利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的标准,在这些领域优先支持、重点培育并做大做强一批大公司、大企业集
团。今后将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核心,以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生产关联度大和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为发展重点,以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有市
场竞争优势的产业。新疆企业开拓中司市场,依托大企业和优势产业进入中亚则是—种最佳选择。
(二)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引进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走出去”则
以中国公司为主导。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仍三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供给丰富方面,而资本技术、知识要素的供给还不具有比较优势他就相对中亚诸国而言,新疆的许
多产业则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2004年在乌鲁木齐召开的建筑材料博览;上,中亚客商对中国国内许多新型建筑节能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要求和中国企业合作。目前,随着哈萨克斯
坦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业已成为哈优先发展的产业之—。如何陇提高建筑材料生产技术是哈企业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哈非常希望中国建材生产企能在当地投资
建厂。而与新疆毗邻的其他中;
国家也正好处在城市建设的高峰期,在建筑;料价格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门生产建筑材料的企业进军中亚市场会有很的发展前景。
(三)通过博览会、展览会和信息网站进入中亚市场。
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推动会展经济发展,如举力机电产品博览会、比什凯克建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月隙节、乌洽会等。此外,中亚信息网
(xiiib.com)、中国国际电子商网(EC网)等网站也提供了大量的进出口信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疆企业应主动配合国外贸产业政策并以此调整自己
的经营思路。
主要参考书目:
1 .王海燕:《经济合作与发展——中亚五国与国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新疆经济报》2005年5月15日—6月10l
3.《中亚信息》2004年至2005年5月各期。